峨眉山
峨眉山,乐山大佛国,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,东山大佛位于峨眉山东麓,通高70余米,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。
峨眉山,乐山大佛国,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,东山大佛位于峨眉山东麓,通高70余米,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。
峨眉山(Mount Emei),也作“峨嵋山” 属邛崃山脉支脉,地处中国四川盆地的西南边缘,介于北纬29°16′—29°43′,东经103°10′—103°37′之间,自峨眉平原拔地而起,山体南北延伸,绵延105千米。主要山峰为大峨山、二峨山、三峨山、四峨山,其中大峨山即为峨嵋山风景名胜区,面积为154平方千米,主峰金顶,最高峰万佛顶海拔3099米。
因喜马拉雅运动,峨眉山主体沿断层强烈抬升,形成如今之峨眉山。 峨眉山主体的地质基础为南北向短背斜,地貌按塑造地貌方式,可分为侵蚀地貌(峨眉山区)和堆积地貌(峨眉扇状冲洪积平原);按成因可分为构造地貌、流水地貌、岩溶地貌和冰川地貌等。 峨眉平原至万年寺以下低山丘陵区,主要是紫色土、黄泥土。 峨眉山受季风环流影响2000米以上地区约有半年时间为冰雪覆盖,没有四季之分,只有冬春之别。
峨眉山文化底蕴深厚。佛教、道教、武术、山茶文化在峨眉山蓬勃发展,多位历史名人在此留下诗篇;1996年,峨眉山绝大部分文物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《世界文化遗产》名录。
气候特点
峨眉山位于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域,整个山区云雾多,日照少,雨量充沛,同时气候要素的分配呈现出显著差别。
峨眉城区年平均气温为17.2℃;海拔上升到550米,气温为16.6℃;800米为15.3℃;1000米为14.2℃;1200米为13.1℃;1600米为10.9℃;2200米为7.6℃;高度上升到3000米的山顶时,气温仅为3.0℃。山顶和城区两地相对高差2600余米,温差14.0℃。海拔每上升100米,气温约下降0.5—0.6℃。
峨眉山受季风环流影响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是甚为急骤的。峨眉山海拔2000米以上地区约有半年时间为冰雪覆盖,没有四季之分,只有冬春之别。以温度为依据,用候平均温度作为划分四季标准,即以候平均气温10℃为冬,22℃为夏,介于10—22℃为春秋的标准(5天为1候,全年共分73候)来划分,峨眉山地处海拔1600米以上地区一年之中只有冬季、春季、或春秋相连季节,而无夏季和秋季。
最后更新时间:2025-07-22 15:19